首页 | 热闻 | 国闻 | 油画 | 书法 | 工艺 | 摄影 | 篆刻 | 鉴赏 | 收藏 | 版画 | 紫砂 | 民间 |
关系中的这个“第三者”,最让男人为难

发稿时间:2023-06-28 14:58:44 来源: 冷爱

有一个现象——父母中的一方会把孩子当成关系的第三者,大家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,孩子不应该是夫妻二人最宝贵的礼物吗?

可事实是,在婚姻中孩子充当“第三者”的家庭并不少,只是我们很难察觉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举一个相对熟知的例子,田亮和叶一茜的女儿森蝶,曾因为参加过节目《爸爸去哪儿》而被观众认识。

然而在一档节目中,叶一茜对女儿森蝶的评论,让众多网友炸开了锅。

她在节目中说:“为什么田亮会更宠女儿一点,就是因为“异性相吸,同性相斥”。

我看我女儿我会觉得,大家都是女人嘛,知道你在耍什么小心机,在我面前你耍这套是没有用的,但是爸爸就很吃这一套”。

然而田亮在节目里也曾表达过,是因为大家都很关注弟弟,所有的人都在说“大的要让小的”,他不想让女儿有失落感,才会刻意去关心森蝶。

我们作为旁观者,并不清楚他们一家真实的家庭关系。

但就节目里所展现的这番言论而言,其实叶一茜已经无意识地将女儿森蝶摆在了家庭关系中“第三者”的位置上。

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,森蝶的出生无疑备受瞩目,这必然包括了田亮作为父亲的关注。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如此一来,母亲往往因为孩子的到来而产生“失去丈夫的关注”的感受。

而这种心理投射出来的,就是对女儿的不关心甚至嫉妒。

很显然,“同性相斥,异性相吸”这种话,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并不合适,叶一茜在无意识中将女儿当成了夫妻之间爱意的竞争者。

01

父母会不自觉地将孩子当成关系的“第三者”

除了上述母亲无意识地将女儿当成第三者的例子之外,如果孩子是男孩,男孩也会变成两性关系的竞争者,体现在母亲无意识地将儿子代入“丈夫”的角色。

当她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关心少,甚至有情感缺失时,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到儿子身上,并希望儿子能够回馈这种爱意。

有时候,连她们自己也分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,因为她只是在凭着自己的本能去爱自己的儿子。

在有些家庭里,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,甚至不愿意承认这一点。

但本质上,都是父母没有处理好两性关系从而引发的“三角关系”问题。

举个例子,我有一位来访者文文,是个独生子,他的父母因为工作问题而长期两地分居。

因此他的初、高中阶段并不长期和母亲居住,直到上了大学,来到母亲所在的城市,才和母亲住到一起。

文文的母亲非常关注他,生活中一应大小事全都替他安排妥当,并且每天都要给他打电话嘘寒问暖。

这看起来并不奇怪,问题就出现在文文谈女朋友后,几乎每一段感情都得不到母亲的支持。

有一次文文在和女友约会的时候,文文的母亲甚至发了一条朋友圈来控诉文文:

“我最爱的男人和别的女人约会去了,只留我一个人孤单地在家里”。

文文的女友知道以后表示十分不能理解,觉得作为母亲怎么能够吃自己儿子女朋友的醋。

再后来,文文的女友更是得知文文有好几次和妈妈同睡一张床,甚至毫不避讳一起洗澡互相搓背。

文文的女友再也不能忍受,从而选择了分手,而这些事情在文文和其母亲的观念里却认为是正常的亲子关系。

在文文的经历中,他的父母长期两地分居,父亲长期不在母亲身边,母亲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。

由于得不到丈夫的关注,所以母亲下意识地将目标转移到了文文身上,希望得到文文的关注来弥补自己情感的缺失。

所以她才会和儿子产生这种有些“越界”的亲密行为,甚至去吃自己儿子女朋友的醋,搅黄儿子的恋爱关系。

在她的眼里,儿子才是最亲密,值得依靠并且足够可靠的人,丈夫的角色形同虚设。

由此可见,文文也是被母亲无意识地当成了“第三者”。

02

“第三者”并不单指两性关系中的第三者

在罗纳德·查理森的《超越原生家庭》一书中曾系统地论述过“人际关系中的三角关系”。

其中家庭中的三角关系,指的是任何一个角色,可以是一个人,也可以是一个物品、一种活动,或者一件事。

正像很多妻子抱怨的那样:“工作是我老公的情妇。”

我们通常认为家庭中最基本的三角关系是由父亲、母亲和孩子组成的,只不过在夫妻关系中,“第三者”往往是孩子。

我们在理解孩子作为“第三者”的家庭关系时,并非是指狭义上的类似“丈夫、妻子、情人”之间的关系。

而应是更广泛的一种理解,可以理解为“对于家庭成员注意力重心的一种争夺”。

有趣的是,在这种“争夺”中,其中的两方往往会结成同盟。

而这样的同盟可以给人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力量,减少人们的焦虑和无力感。

举个例子,当父母两个人吵架的时候,往往其中有一方,比如母亲,可能无法排解郁闷从而和自己的孩子诉苦。

而孩子也不能眼看着父母因为吵架而伤感情,因此会主动担任起“调解员”的角色,加入他们的二人关系,从而形成“三角关系”。

接下来,这个孩子可能会作为“第三者”,和母亲“同盟”,而敌对父亲,甚至会为维护正义而对父亲大打出手。

也有可能因为这个“第三者”的加入,突然吸引了父母绝对的注意力,最终所谓的“调解”却变成了夫妻二人对于孩子的“批斗大会”。

这就是形成三角关系后,孩子和母亲进行了“联盟”来敌对父亲,或者夫妻二人形成了“联盟”来教育孩子所造成的结果。

这种结果对于母亲而言是能够获得孩子的支持或者丈夫的认同,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的。

可见,孩子作为夫妻关系中的“第三者”,并非单指狭义上“小情人”这样的第三者,而应该是有更广泛的理解。

03

如何改善原生家庭中的“三角关系”?

其实,孩子作为夫妻关系中的“第三者”并不一定都是坏事。

例如上面所讲的,当父母中的某一方焦虑过度时,他可以去找孩子倾诉。

等自己冷静下来,然后再回到原来的家庭关系之中,孩子在这时起到一个很好的“缓冲”作用。

那么当家庭中出现不好的“三角关系”时,又应该如何改善呢?

比如父母中有一方嫉妒孩子的存在,导致另一方对自己关心较少,又或者孩子看不惯某一方父母的行为从而想替代他的角色等。

要改善这些问题,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排斥,去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,学会接纳。

然后自己一个人待着,去梳理清楚自己在夫妻关系、亲子关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。

接下来要做的,是去和另一半去交流,解决夫妻之间的二元关系,反思彼此在夫妻关系中的表现,商量出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
最后两个人再一起总结一些亲子教育中的共识,最好拟订一些“行为守则”,并记录下来。

具体实施时,比如当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了难以控制的矛盾和冲突时,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附近亲戚家中住一段时间。

这样一来,父母能够从愤怒或者掌控欲中抽离出来,双方都有机会重新思考一下家庭冲突产生的原因。

假如还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意见和建议,也许还会达成和解,以新的方式重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。

综上,改善原生家庭中的三角关系首先需要父母回归夫妻关系,然后才能建立健康、和谐的三角关系。

一个家庭中只有良好的三角关系,才有助于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成长发展。

作者|謹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,长期研究心理学,并关注自我认知、情绪管理、亲密关系、原生家庭等课题。能够帮助读者分析情感奥秘,提升自我。

本文的插画,任何网站、报刊、电视台、公司、组织及个人,未经授权,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。

标签:

责任编辑:mb01
广告服务

推荐

回放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