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热闻 | 国闻 | 油画 | 书法 | 工艺 | 摄影 | 篆刻 | 鉴赏 | 收藏 | 版画 | 紫砂 | 民间 |
【西街观察】高校博物馆 我家大门常打开

发稿时间:2023-08-06 21:57:29 来源: 北京商报

即便过了暑期档,未来的清华大学依然大门常开。

2023年清华大学暑期校园对外开放参观于6日结束。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,自8月7日开始,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将继续开放校园参观,寒暑假开放安排另行公告。

暑期高校难进,甚至出现了由此而生的黄牛。本报曾报道一家三口游清北,黄牛开价2000元的文化现象。面对一票难求、总也预约不上的情况,社会各界呼吁高校常开门、广开门。


(资料图)

以清北为代表的高校之外,暑期游最热门的目的地博物馆,也做出了重大突破。南京六朝博物馆宣布取消周一闭馆,市民、游客周一至周日每天都能参观。

杭州也很快跟进,调整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的开放时间,实行分类错时开放,市民、游客每天都可以参观博物馆,从城市层面打破“周一闭馆”。

无论是周末继续开放的高校,还是周一不闭馆的博物馆,面对确实存在的供求紧张关系,增加供给是直接手段。

这一点看,清华大学和南京杭州的博物馆开了个好头,值得点赞,广而告之。这种主动而为,是对内管理提效、服务升级的自我加压,更是一种全社会呼声下的担当。

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国民文化素质不断提升,旅游需求也在经历显而易见的变化。从简单的逛吃欣赏风景买买买,向文化游、知识游等精神层面升级。

今年的特殊性还在于,不少过去被抑制的旅游需求重新释放。疫情三年后的首个暑期档,家庭成为最大的游览客群。体验学习氛围,接受历史文化熏陶,无论高校还是博物馆,都是家庭游、亲子游的优质目的地。

高校开放不仅是倾听外界的呼声,也是强化高校与外界互联,增加自身活力的体现。而博物馆涉及到城市形象、旅游升级、文创产业赛道的大话题,都有必要在保障安全、秩序的前提下,深挖资源、延伸服务、提升供给。

时长和服务一个都不能少。服务意识到位了,责任归属落实了,让更多人走进来,有更多的事儿可以做。

比如,高校可以让更多师哥师姐成为新“导游”,分享求学成长经历,讲述校园生活趣事。教授学者进行知识分享,把文体活动注入新力量,用文化传播、知识交流、精神营养,让大家体会到真正的“到此一游”的价值和快乐。

博物馆探索让“文物活起来”,让大家“动起来”。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解,到主动提问、参与、体验,让文博资源与当下的流量热点结合,与图书剧目建立联系,穿越古今。

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高校游、博物热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。高校博物馆大门常打开,积极探索延长服务时间,增加内容供给,是大势所趋,应大有可为。

(文章来源:北京商报)

标签:

责任编辑:mb01
广告服务

推荐

回放

x